今年以来,清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省、市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部署,以改变村容村貌、树立文明乡风为目标,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暨乡村绿化美化夏季行动为契机,念好“引”“整”“管”三字诀,以点带面,在“多维化带动、精细化整治、从严化管理”上狠下功夫,开创清城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。
一、念好“引”字诀,多维化带动,带出人居环境整治新氛围
坚持“一盘棋”思想,制定区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暨乡村绿化美化夏季行动方案》,建立健全“区级统筹、以镇带村、村村联动”的工作机制,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广泛动员群众打扫庭院、清洁村庄,着力构建群策群力新格局。一是引领高位推进。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今年7月以来,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议6次,区领导带队督导11次,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开展整治成效督查,建立问题清单,要求定期整改落实。二是引进企业共治。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助力绿美建设,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助力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。全区累计510家企业参与助力,捐款总额超600万元。龙塘镇动员企业参与绿美乡村建设行动,目前累计认捐230万元,捐苗9000余株。发动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工作,全面改善并提升企业周边环境。碧桂园集团投资建设银盏社区大份田村篮球场,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生活。三是引导群众参与。围绕“小手拉大手,全民共创绿美清城”为主题在各镇(街道)开展“逢8出发”“逢5出发”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,充分汇聚社会力量,组织党员群众、人大代表、商会代表、企业职工及热心市民进村入户发动村民开展“三清理”“三拆除”“三整治”工作,共同开启人居环境整治新篇章。7月以来,全区累计发动群众3340人,清理村庄房前屋后、“一部”“四沿”“六边”的积存垃圾2118吨,整治农村水塘、房前屋后小微水体清淤487处,拆除危旧房屋、乱搭乱建、违章建筑243间。
二、念好“整”字诀,精细化整治,整出人居环境整治新风貌
全力抓好生活污水、公共厕所、“六乱”整治等“四项攻坚任务”落实,同步开展“六清”等专项整治行动,全方位、无死角提升人居环境。一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。全面摸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,“一村一策”分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修复或提升改造,确保达到“设施完好、管理规范、水质达标”的目标。截至目前,清城区1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已有3个自然村完成设施改造升级,3个自然村正在动工建设中,5个自然村正在开展现场勘察和设计规划等工作。二是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成效。对全区农村厕所开展拉网式、全方位大排查,全面检查设施是否完好,是否正常使用,是否建立管护机制,粪污是否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,尾水是否存在处理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排查农村户厕75204个、农村公厕454座,其中排查发现问题农村户厕8户,问题农村公厕16座。目前已制定整改清单,统筹整合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40万元进行改造提升,确保农村改厕质量和实效提升。三是积极推进乡村绿化。积极指导和美乡村创建村通过见缝插绿、立体植绿、拆违建绿、补种乡土阔叶树等方式利用村庄闲置地因地制宜种植绿植。7月以来,全区新增建设“四小园”54个,新种植树木3181株,种植桑梓林3个,打造公共休闲绿地8处,建设绿化景观路7条,培育绿化庭院15个,培育景观生态林3个。
三、念好“管”字诀,从严化管理,管出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
持续推进机制创新,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管护常态长效。一是持续落实“三个一元”机制。建立村民自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,积极引导村民按照“每人每月1元”的标准筹集村庄保洁经费,区、镇(街道)按照1:1进行补助,今年以来发动村民自筹保洁经费共743913元,逐步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,长效巩固村庄环境卫生。二是强化日常督导。通过聘请第三方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每月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流动“红黄旗”评比工作,其中共抽取典型村15个村次(合计30个自然村),发现并反馈涉及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、垃圾处理等问题400余处,目前已形成问题整改清单,确保逐项销号。三是大力推广“积分制”。全市率先推广运用“乡村振兴积分平台”,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细则,推动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获取相应积分,用于兑换生活用品,激发广大村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,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管护常态化、长效化。